这是有史以来敦煌文化艺术在上海最全面,最多样的展出,汇集敦煌研究院馆藏展品共计168件套,多件重量级国宝文物是首次亮相上海。其中包括一二级珍贵文物和历代专家临本,也有多个重要石窟的经典洞窟复制窟,令观众可以沉浸式体验敦煌文化的魅力。展览分为四个部分, ...
敦煌文化的数字化,不仅是给了千年历史文化的一次“新生”,更是对文化遗产保护方式的一次创新性革命。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进步,敦煌文化将以更加年轻、更加生动的面貌,继续在世界文明的长河中闪耀光芒。
“真正足不出沪看敦煌!”“似曾相识,热泪盈眶!”“仿佛历史穿越!”……作为2024年第35届上海旅游节导入的重磅文博活动,“何以敦煌”敦煌艺术大展今天正式登陆中华艺术宫(上海美术馆)。这是展品类别多样、展出规模庞大、展示内容稀缺的年度敦煌艺术代表性大展,历经三天的小范围预展内测,已在社交媒体上引来一波点赞。
古有藏经阁扫地僧,今有健身房保洁阿姨,30公斤哑铃那是说抓就抓 ...
“何以敦煌”敦煌艺术大展于9月20日在中华艺术宫(上海美术馆)开幕,这是有史以来敦煌文化艺术展品在上海最全面、最多样的展出。本次大展上的展品种类多样,有雕塑、绘画、石碑、刺绣等,尤其是数字藏经洞的成果全球首次展示,一大批纸质文物看得人瞠目结舌。
展览上有5件在上海首次展出的展品及展览:敦煌研究院馆藏文物中体积最大的《北凉石塔》、见证敦煌文化包容互鉴的莫高窟六字真言碑、证实记录莫高窟开凿时间的《圣历碑》、入选国家宝藏的《归义军衙府酒破历》三段齐聚上海,还有被列入中国禁止出国(境)展览的195件 ...
一眼千年。“何以敦煌”敦煌艺术大展今天在中华艺术宫(上海美术馆)正式开幕,将展至12月20日。开幕前两天,“何以敦煌”敦煌艺术大展迎来内部人流压力测试,先睹为快的一批观众沉浸在千年敦煌艺术中,啧啧称奇。 “敦,大也;煌,盛也。敦煌在中国,敦煌学在世界 ...
法国汉学家伯希和,以其卓越的语言天赋与学术成就,被赞誉为“东方学巨擘”。然而,在中国文化保护的历史叙事中,他又被贴上了“文化大盗”的标签,这主要源于其1908年在敦煌藏经洞的一系列行为。当时,伯希和在法国政府支持下,对中亚进行考古调查,期间购得藏经洞内六千余卷珍贵经卷文物,这些文物后经其整理出版,成为研究敦煌学的重要文献。然而,这一举动在余秋雨的《道士塔》中被描绘为“文物大盗”的行径。本文旨在以法 ...
藏经洞是什么时候封闭的,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其封闭的?这两个问题自藏经洞发现以来,一直困扰着学术界,大家众说纷纭,目前还没有得出一个最准确的结论。在此,我们结合相关资料及研究,介绍一些主要的观点。 观众通过数字技术与敦煌文物互动。
封闭了九百多年后的藏经洞,在1900年再次见到天日之时,带给了世界巨大的震撼。尤其是其中大量珍贵文书的发现,引发国内外学术界的巨大震动,海内外的学者都对此异常关注,从而渐渐形成了一门全新的研究——敦煌学。敦煌学是一门以地域命名的学问,原本主要是研究藏经洞出土的写本文献,之后逐渐扩大到整个敦煌地区的石窟、壁画、汉简乃至周边地域出土的文献和文物。前边提到过,藏经洞文书除了宗教经卷外,还有大量反映了中国 ...
及至当代,河西走廊均有八月十五制作月饼的习俗,各地的月饼形状大同小异,有些月饼上面还有蟾蜍、玉兔面塑。敦煌当地烤制一种大饼,俗称“锅盔”,制作时,发面兑碱,掺入香油、花椒、香豆粉等香料,反复揉匀后,直径约有30公分,厚度达到5公分,饼的边缘捏纹饰,饼 ...